来源:安信证券
《低压电器白皮书》正式发布,行业未来 5 年 CAGR 约 7.5%。近日格物致胜《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白皮书-2021》正式发布,从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、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低压电器行业 作出了大势研判。白皮书指出低压电器市场与宏观经济有较强的相关性,在过去呈现出每隔 2-3 年旺盛与平缓增长交替的现象;而 2021 年是个正向经济周期的开年,工业领域持续复苏、 建筑领域平稳增长、数据中心及新能源和通信等新领域加大投入的背景下,未来五年行业复 合增速有望达到 7.5%的较高水平。
而从细分应用行业来看, 工业项目受电子、化工、食品饮料等轻工业拉动,电网受配网投资 和新能源投资增长等拉动,工业 OEM 受起重、包装等拉动,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将较显 著超越行业增速。
国网计划 2021 年电网投资 4730 亿元,同比增加 125 亿。2020 年,国网完成电网投资 4605 亿元,完成率达 100.11%,同比增长 2.95%。2021 年,国网计划完成电网投资 4730 亿元, 同比增加 125 亿,根据社会责任报告,国网计划围绕电网主导产业的前提下,加速金融业务、支撑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四翼齐飞,实现全要素发力。
强调“碳达峰,碳中和”规划和清洁能源消纳。从国网社会责任报告书 2021 年承诺来看, 在于 2020 年承诺的对比中,国网更加强调应服务于“碳达峰,碳中和”规划,在此基础上, 推进电网规划、设计、建设全过程绿色低碳,并再次强调挖掘在各领域电能替代潜力。此外, 国网强调清洁能源消纳,提出跨区跨省输电通道与配套电源同步规划、建设、投 产 等 承 诺 。
此前,国网已发布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行动方案。 国家电网公司此前正式发布“碳达峰、碳 中和”行动方案,其中主要提到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。从路径规划来看,国网将在能源供给 侧,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;在能源消费侧,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。不仅将给 光伏风电并网建立绿色通道,还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。
围绕清洁能源发展,推动智能化建设。从具体目标和举措来看,国网预计 2025、2030 年,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0%、25%左右;预计 2025、2030 年,电能占终端 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30%、35%以上符合预期。此外,国网将通过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 级和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,实现打造清洁能源配臵平台和实现清洁能源并网消 纳。到 2030 年,国网经营区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 1000GW 以上。并在十四五期间规划 建成 7 回特高压直流,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以及建设分布式光伏达到 180GW。
未来电网投资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。综合考虑用电量增长、电网建设阶段及电网企业投资 能力来看,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电网投资规模将保持在 3-5%。但是,由于骨干网架建设基本完成,电网投资将出现长期的结构性转变:一是配用电端投资的占比会持续上升;二是基于电力物联网建设相关的智能化、信息化领域投资的占比会大幅上升。
未来 5 年电网智能化的投资规模有望超万亿。当前电网智能化的投资在电网投资中的占比小 于 10%,年投资规模在 300-400 亿元。从电网和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,新型电力系统下 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是未来电网投资的重点领域。我们预计电网智能化相关领域的投资占比会 快速上升,未来 5 年相关投资总额有望超过万亿。电力体制改革、用户需求个性化以及大云 物移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逐步展开,电网发展将真正进入智能化阶段下新 型电力系统领域。
工控方面:
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规划征求意见稿。工信部近日发布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发展规 划》(征求意见稿),指出以工艺、装备为核心,以数据为基础,依托制造单元、车间、工 厂、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,构建虚实融合、知识驱动、动态优化、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 系统。从具体目标来看,到 2025 年,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,重点行业 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。到 2035 年,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,骨干 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。
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上升。尽管考虑到去年 2 月开始的疫情影响,但 2021 年前 7 个月制造业 景气度依然可观,2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上升 35%,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 好势头。2021 年月 7 份, PMI 指数为 50.4,继续位于荣枯线之上,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上升。 而从工业机器人产量来看,国内中小企业延续了疫情后复工达产的良好趋势,21 年 5-7 月工 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50.1%, 60.7%和 42.3%,工控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。
未来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进入中速成长期,主要需求来自于产业升级带来的以效率提升为 目的的设备改造。背后的核心在于两点:1)中国制造业在升级,加工复杂程度和产品精度 都在提升需求提升智能 化的需求;2)人工 成本在提升,被 迫要以机器代人 。国际低端制造 业将因用工成本上升而转移出中国,国内的低端制造业领域则出现一轮行业洗牌,制造业升 级有望持续较长周期。
进口替代是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有望获得高于市场平 均增长水平的另一驱动因素。中国工业 自动化企业已经从学习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转变,正加大研发投入,以服务和性价比逐步蚕 食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。在伺服、小型 PLC、中大型 PLC 等领域,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占 有率已分别从 2017 年的 34%、24%和 7%提升到 2020Q1 的 39%、27%和 8%。